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再次引发了对中国式民主的关注和思考。
△委员们听取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4日下午,首场委员通道上,委员们接受采访△意犹未尽的各路记者对走出会场的政协委员抛出问题△开幕会结束。东方浩荡春意浓,两会时间开启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东方浩荡春意浓,两会时间开启。△委员们听取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4日下午,首场委员通道上,委员们接受采访△意犹未尽的各路记者对走出会场的政协委员抛出问题△开幕会结束记者从中选取一部分故事与大家分享。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回访21位代表委员,听他们讲述履职故事,回望攻坚克难的奋斗足迹,传递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的蓝图,激荡民族复兴的火热情怀。
新华社3月2日播发通讯《总书记的嘱托激励我们一路向前——来自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声》。策划:霍小光监制:张晓松主笔:吴晶、陈聪、屈婷、徐壮、张惠慧统筹:罗辉、王宇、吴晶晶视觉:胡戈、潘一景编辑:包昱涵、贾伊宁、古一平新华社国内部出品点击阅读《总书记的嘱托激励我们一路向前——来自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声》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从粮食安全说到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民以食为天,曾经,为了取缔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加强对馒头市场的管理,郑州市成立了馒头办,引发过不少讨论,是当时的热点新闻。2020年7月,在吉林梨树,习近平步入玉米地深处,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随着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等先后实施,这些年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降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14亿多人口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14亿多人口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谈起这段往事:当地叫‘三日不见绿,两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河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谁来养活中国?习近平说得斩钉截铁: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2023年5月,在河北沧州,他走进旱碱地麦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
这个严峻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任何闪失。现在我们有一些在基层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不行的。
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疼。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把关注点落在了三农上:你们耕地面积多少?耕地红线多少?小麦亩产量多少?……习近平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在吃饭问题上得健忘症。从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到保证农田不能非农化,从树立大食物观到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就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他指出: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2019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耕地红线是终身追究的,退休了也得追究。
连年丰收,大国粮仓是不是高枕无忧?2022年3月,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经过艰苦努力,如今,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随着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等先后实施,这些年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降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当年,担任福州市领导时,习近平就把抓菜篮子作为第一要务。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从粮食安全说到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两会会场之外,习近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耕地保护情况——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民以食为天,曾经,为了取缔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加强对馒头市场的管理,郑州市成立了馒头办,引发过不少讨论,是当时的热点新闻。‘馒头办没有了吧?2019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这么一问,全场都笑了,大家纷纷答道:没有了。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中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人地关系十分紧张。2020年7月,在吉林梨树,习近平步入玉米地深处,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他来到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3年5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馒头办,年轻代表听着名字有趣,上了年纪的代表对此记忆犹新。
实践证明,立足粮食基本自给,一个国家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曾讲到哪些典故?一起学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月2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播出第十二集《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强调,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
要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节俭朴素、谦逊低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李干杰主持开班式,姜信治和陈希出席。
要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廉本色,时刻绷紧纪法规矩这根弦,保持反躬自省的自觉、如临如履的谨慎、严管严治的担当,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